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金属期货 » 正文

市场质疑铜市表观需求指标失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有色金属网       发布日期:2013-06-04   浏览次数:102

核心提示:* 统计机构质疑去年铜短缺数据  * 表观需求指标可能失真  * 分析师敦促调查官方统计数据背后真相  SMM网讯:路透伦敦5月30
* 统计机构质疑去年铜短缺数据

  * “表观需求”指标可能失真

  * 分析师敦促调查官方统计数据背后真相

  SMM网讯:路透伦敦5月30日 - 许多投资者开始质疑官方数据被用来预测需求的方式。去年他们因预期铜市短缺而买进铜,后来却发现市场实际上是供应过剩。

  这些令人困惑的供需比较预测,已经明确显示“表观需求”这个消费量指标的局限性。该指标是由生产、净贸易和交易所的库存构成,但没考虑未报告的库存变化。

  而今年,普遍预估可能在另一个方向上犯错,导致一些人低估实际消费。

  糖市已经出现类似疑问,有人质疑库存重建在干扰需求数据。

  去年,指标工业金属铜就是一个分析师如何受误导的活生生例子,分析师凭借中国进口数据健康而认定工业需求稳健。

  而实际上,铜金属却堆积在仓库中。

  “看看实际需求就会知道去年实际是过剩的...这与市场长期以来达成的共识有很大变化,”法国巴黎银行驻伦敦金属策略师Stephen Briggs指出,“我认为市场最终会意识到铜市发生变化的事实。”

  2012年供应短缺的预测,让希望铜价重探前一年所及纪录高位每吨10,190美元的投资者充满信心,但这年最高只到过8,765美元。

  今年迄今指标期铜的价格已下挫约12%,此前在2月创下年内高位8,346美元。

  市场的看法可能再度是基于一个不可靠的假设前提,至少一定程度上是。汇丰分析师Andrew Keen表示,消费情况并不像一些评论人士根据中国铜进口大减所得出的结论一样糟。

  “如今我们认为,市场恐怕在犯一个相反的错误--压低表观需求以符合库存的明显增加,”他在研究报告中表示。

  今年迄今铜进口减少了45%,导致表观需求下滑11%。

  坊间的报告显示这可能低估了实际需求,因为根据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工业用户正在耗用库存。ICSG对来自包括政府在内的管道的数据进行汇编统计。

  “今年以来,似乎正发生相反的情况,”ICSG首席统计人员Ana Rebelo表示。

  浏览铜市供需情况图表,请点选(link.reuters.com/tex48t)

  浏览中国精炼铜进口和价格图表,请点选(link.reuters.com/zyj88s)

  **铜的重要转变**

  在市场接连几年供不应求后,铜市投资者在2012年密切关注市场的供需情况。从2004年至2011年铜价增长了超过三倍,因铜矿的产量赶不上中国的旺盛需求。

  ICSG判定去年铜再次短缺。大多数分析师也认同短缺的预测,而中国铜进口所显示的热络需求也支撑这种看法。

  但上个月时ICSG表示,有证据显示中国存在未公布的库存,这给去年工业需求强劲的情况带来疑问,因此短缺亦有待商榷。

  ICSG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若算上估计总量约60万吨的未报告库存增长,将极大地改变ICSG计算得出的2012年市场供需平衡结果,将变成生产过剩。”

  “若计入此类库存,市场就将从短缺40万吨变为过剩20万吨。”

  尽管这些未报告库存可以改变供需比较的结果,ICSG官员仍表示不会将其正式纳入计算,因为尚无可靠数据。

  “ICSG承认,不计入中国的未报告库存可能会影响已计算的全球供需结果,因此十分谨慎地提醒ICSG数据的用户注意该库存变化的可能影响,”Robelo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

  Capital Economics的大宗商品分析师Ross Strachan对ICSG评论库存变化的做法表示欢迎,即便后者未将这些变化纳入计算。

  Strachan去年8月发布了一份报告,质疑市场认为铜市场供给不足的一致意见。

  他称,“中国铜消费量明显被夸大,而且夸大的程度掩盖了一个事实,即全球市场已经步入供过于求阶段,”

  他还表示,分析师需要更深入地探索构成“表观需求”的官方数据的背后真相。

  “我不认为应该忽略表观需求,或者不计算它,但也不能只从表面价值上来看待这些数字。”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