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稀有金属 » 正文

化解稀土产能过剩也要打好组合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有色金属网       发布日期:2013-12-12   浏览次数:61

核心提示:稀土行业是个小行业,从矿产品到氧化物、盐类、金属及合金,再到各种稀土材料,按全国产值计最多只有1000亿元左右。从产量看全球

  稀土行业是个小行业,从矿产品到氧化物、盐类、金属及合金,再到各种稀土材料,按全国产值计最多只有1000亿元左右。从产量看全球稀土总需求只有12万吨左右(折100%稀土氧化物计算),各种稀土材料全球产量也只有几十万吨。然而稀土是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关联的特色产业,也是产能严重过剩的产业。
     近十几年来,由于稀土被不恰当地过分热炒,各地都在你追我赶地大上稀土项目。稀土产品,包括氧化物、金属及各种稀土材料莫不例外地出现产大于销,供大于求的局面。产能扩大的速度远远高于需求增长速度。我国主要稀土产品产能甚至大大超过了国内外总需求量,造成了社会资源极大浪费,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影响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主要稀土产品产能与产量的比即过剩系数如下:稀土氧化物3.2,稀土永磁材料3.89,稀土发光材料2.94,稀土储氢材料2.37,稀土催化材料1.72。近两年来,由于世界经济低迷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加上2011年稀土原料暴涨,对稀土中下游应用企业造成严重伤害的滞后效益,以及国内外稀土减量化技术和替代技术的发展,使原本就过剩的产能面临需求不振的市场,不少稀土原材料企业开工不足或停产,稀土产能过剩成为令各级政府和全行业头痛的顽症,并形成了稀土产能越淘汰越多的怪圈。更令人不安的是,在产能过剩十分严重的态势下,不少地区或打着高新技术旗号,或预测出难以实现的高投资收益率,仍在开工建设新的稀土项目,使稀土产能过剩日趋严重。
     造成稀土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在于体制和机制方面存在的种种弊端。比如片面追求GDP的政绩观和失当的考核办法;不重视经济效益而注重产值;不尊重供求规律,量价规律等市场经济基本法则;投融资方面缺乏严格审核、谨慎准入制度和事前、事后的审查把关及问责;地方政府的“越位”行为使之成为产能过剩的重要推手;不少国企、央企过分追求产品多元化,造成投资决策失误;缺乏行业自律,缺乏行业准入预警机制等等。
     产能过剩不是稀土行业特有的现象,据统计2012年国内各行业产能过剩系数为:钢铁1.39,水泥1.36,平板玻璃1.37,铝1.39,造船1.33。从稀土与钢铁等行业过剩系数的对比看,稀土的产能过剩远比其他行业严重。与钢铁、水泥等几大产能过剩的大行业一样,稀土产能过剩的产生原因及化解办法有相似之处。造成稀土产能过剩有多种影响因素,其解决之道也应是多管齐下,打好组合拳。
     一、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和平衡供需的作用
     产能过剩是一种市场现象,在一定意义上讲适度过剩是一种常态,它有利于调节供需,促进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供给适度大于需求是市场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具有促进竞争等作用。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和价值规律,及供需关系变化对产能有一定调控作用。供应过度导致价格和盈利的双降,甚至造成亏损而使部分企业退出,从而减少了产能,反之亦然。在正常情况下,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会相当有效地调节供需,抑制或提振生产能力。当然这有一定的周期即相应的滞后效应,企业、投资方在放弃产能、关停工厂时必然会有不得不承担的严重损失。不幸的是政府过度介入或干预企业投资行为,置原本已强烈发出的市场过剩信号于不顾,还在土地、税收、信贷等方面给重复建设项目以支持。同时有些国企或央企,由于体制等诸多原因,并没有形成严格意义的市场主体地位,不恰当地把追求规模、产值作为主要目标,而不是把效益和投资收益作为首要考虑。对重大投资失误也缺乏有效的问责。尊重经济规律、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调控供需关系的机制是今后要重视的一个课题。
     二、改变地方政府的政绩观,压缩产能工作重心下移
     地方政府出于对GDP增速、就业、税收等多因素的考虑,不顾全国稀土产能严重过剩的现实,而上马新的项目,这样做尽管从全国大局看不妥,最终也可能形成地方的无效投资和难偿债务,但符合地方的短期利益,而且对地方官员获取政绩和实现升迁不无关系。因此真正做到不以GDP论英雄,把压缩稀土产能工作的中心和主要责任下移到地方政府势在必行。
     发展是硬道理,这是各地不顾市场规律助推产能过剩的主要说辞。须知此话千真万确,但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投入应该是有效益、有回报的投入,要讲投入产出比,要讲真实的供求现状,而不是实用主义地编造虚假需求。要使企业真正成为以追求盈利为主要目标的市场主体,包括银行及各种投资公司。
     三、稀土企业整合重组与结构优化升级并重
     应本着“政府引导、企业主体、资产纽带、市场行为”的原则,加快稀土原材料企业兼并、整合、重组进程,以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环保治理,增强稀土原材料企业的效益和国际竞争力。同时稀土行业要加大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压缩长线产品,生产高端产品和良好性价比的中端使用产品。要注意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竞争,避免打价格战的恶性竞争。
     经过时间和实践的验证,不顾市场规律,采用“拉郎配”方式强行整合组建已被证明不甚成功,这样做形成实际上的地方垄断和“唯一”企业,以为越大越好,所有制形式越纯越好,这在理论上与现今鼓励多种所有制共存的导向相悖,在操作上举步维艰,主客不爽(指兼并方与被兼并方)。
     四、大力鼓励和发展稀土应用,恢复原有市场并培育新的市场需求
     目前稀土行业存在上中游产品过剩,高端产品尤其是终端应用不足同时存在,总体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共存的格局。大力发展稀土材料应用,重点支持稀土材料转化为元器件、零部件直至整机,应该是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近二十年来,稀土材料在各高技术领域有了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尤其是稀土永磁材料的应用已成为拉动稀土消费量稳定增长的主导因素。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应用稀土永磁材料的行业改为使用其他磁性材料,不但性价比不理想,还不利于节能减排,稀土上游企业也痛失部分永磁市场。稀土催化、稀土发光、稀土储氢、稀土抛光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等战略高新技术产业中有可期待的市场需求,也有与稀土永磁材料类似的恢复原有市场和扩大市场容量问题。稀土在玻璃陶瓷、钢铁、有色金属中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并可解决稀土镧、铈等元素过剩的问题。同时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发国外市场,尤其是稀土材料应用市场。
     五、运用信贷等金融手段压缩过剩产能并扶助优强企业
     可考虑由稀土行业协会为主建立稀土产业产能过剩预警及信息发布制度,为各地商业银行提供相关信息,并对产能过剩类稀土项目设立贷款壁垒。对于优强企业则给予授信方面等相应支持。同时在资源要素价格、财税体制、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深化改革,把好稀土产业准入关。各地环保部门要强化环境监管,对稀土原料企业设置严格环保门槛。
     在稀土产业发展中要坚决控制增量,优化存量,采取各种措施,防止稀土原材料新增产能上马,在进一步深化投融资改革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长效机制。要坚持中央与地方联动,加强协调服务。
    当然,解决好稀土产能过剩,还有不少相关问题要考虑。如对关停企业的职工安置、债务处理问题,对并转企业的资产处理、产品结构调整等都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今年春天换届的新一届政府,从观念到实践已彰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决心,不再简单地采取单纯靠投资主拉动经济,不重蹈数万亿投入刺激经济的覆辙。目前中央领导一再强调各地不要再以GDP论英雄,但中央的决心变为地方的行动还有一段路要走。解决好产能过剩要多管齐下,系统解决,打好组合拳,更要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通过一段较长时间的艰苦努力,真正把居高不下的稀土过剩产能压下来,并结束稀土从原料到材料的产品价格恶性竞争,形成供需平衡、结构合理、理性竞争、有序发展的稀土产业新格局。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