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2014年中国经济十大预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有色金属网       发布日期:2014-07-18   浏览次数:179

核心提示:中国经济已经告别了“8”时代。前不久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没有明确提出2014年GDP的增速目标,中央有意淡化“增长”概念,转而要求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
      一、GDP增速企稳或为7.5%  

中国经济已经告别了“8”时代。前不久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没有明确提出2014年GDP的增速目标,中央有意淡化“增长”概念,转而要求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

这表明,2014年中央政府或将容忍经济增长放慢,以此为改革提供空间,不会为了短期增速而出手刺激。也有专家表示,经济增长不允许越过的底线是7%,因为只有维持了7%,才能保证到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在已经发布的2014年券商宏观经济报告中,仅有瑞银证券和高华证券认为明年中国经济将升高至7.8%,而在多数券商的预期中,中国经济增速将与2013年持平或实现缓慢降 落。

多数券商均预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位于7.2%〜7.5%。国信证券认为,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将进入中高速发展新常态。招商证券的宏观策略团队认为,2014年中国经济仍将维持平稳回落趋势,经济增速在各季度间的波动幅度较小。预计201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7.5%,4个季度增速分别为7.6%、7.7%、7.5%、7.4%。

也有少数券商对经济增速“看高”,其中高华证券将经济增速目标定在7.8%。该机构认为,2014年由发达市场引领的全球经济复苏预计将为中国改革提供良好的缓冲并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向前推进。

从拉动GDP的“三驾马车”来看,净出口受全球经济回暖影响,对经济拉动有望转正,但上行动能有限。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基建投资对冲空间不足,制造业投资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可能成为2014年经济增长的主要上行风险。总体来看,投资下行趋势较为确定。而我国消费增长一直较为平稳,不会带来太多惊喜,也不会带来太多掣肘。2014年,新一届政府预计还会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抑制“三公消费”政策难有实质性放松。

二、财政“松”、货币“紧”

作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内容,财政货币政策历来是各界关注的焦点。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针对2014年的货币政策强调,要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专家分析指出,2014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我国自2011年以来连续第4年实施“一积极、一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称,4年不变是因这几年经济形势类似,而“寓改革于调控之中”表明未来短期宏观调控将与重大制度建设相结 合。

不少学者分析认为,保持稳健将是2014年货币政策最好的选择。不少机构预计信贷增量将在9.5万亿元左右。

2013年第四季度财政支出增速回升并不代表财政政策力度上升,赤字率的变化或“支出与收入差”的变化才能真实反映财政政策力度。从这一判断标准看,2013年第四季度财政政策力度依然在减弱。一方面,从政府政策的表述上看,政府不愿持续扩大财政赤字去刺激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在目前经济并未触碰下限的背景下,政府赤字率或呈现收缩的趋势。从整体上看,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刺激力度在下降。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尽管类似当年“4万亿元”的情形不会再现,但财政在新型城镇化、民生以及高新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将加大。因此,2014年的财政政策预计偏积极的可能性较大。

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等同于保守的货币政策。如何引导资金更好地流入实体经济将继续是2014年的要务之一。专家分析指出,目前我国货币池子的水已经够多了,再放松会加大通胀风险。而流动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盘活存量资金,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和经济结构调整。

三、流动性总体偏紧

刚刚过去的2013年,银行手头有点紧。一方面是庞大的M2(广义货币)余额,另一方面是银行资金面几度紧张。那么,2014年整体流动性会是怎样?

从中央政府和央行的一系列表态来看,2014年国内流动性总体仍然趋紧。 中国银行发布的报告也判断2014年流动性总体偏紧。一方面,从外部环境来看,QE(量化宽松政策)退出估计将导致资本的流向逆转并由此导致外汇占款减少,这将使银行间市场资金偏紧的局面很难在供给端得到改善。另一方面,从内部环境来看,在经济增长企稳、通胀有小幅上行的压力下,为控制房地产—影子银行—地方融资平台三位一体的金融风险,政府很可能继续加强对银行同业业务及其他影子银行活动的监管,货币政策也将更趋稳健和审 慎。

中金公司近期的研报也判断,央行的货币政策核心已转向同时顾及控制金融风险和房地产泡沫带来的宏观经济风险,引导全社会尤其是金融机构逐步去杠杆。而对货币政策而言,定向的结构性调控,总量收紧是迫不得已。与此同时,2014年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会进一步深入,根据此前的经验,价格改革初期通常先涨价,引入竞争后价格才会降下来,这意味着明年资金成本很难有明显下降。

中信证券认为,2014年流动性仍将维持偏紧格局。宏观流动性在外部流动性收紧、通胀缓步上行制约货币政策和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三个因素之下,将呈现偏紧平衡格局。中信证券预期,2014年,M2将增长13%,新增贷款9.8万亿元,社会融资总量约为18万亿元。

2014年的货币市场仍将延续2013年流动性偏紧的局面,短端利率贴近长端利率运行,在季末两者出现倒挂将是常态。国联证券指出,虽然经济经历去杠杆,但流动性宽松仍难显现,市场将承受去杠杆下的流动性之殇。

四、人民币不再继续显著升值

过去的一年,人民币升值速度超预期。2013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明显升值,近几个月内更是突破了6.09。2013年上半年,针对格外强劲的出口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外汇流入反弹,央行一度快速上调汇率中间价。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约7%,相比之下,2012年升值2.2%,2011年升值6.2%。

目前来看,预计未来人民币难以继续显著升值,原因在于,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重已经从2007年的10%、2010年的5%〜6%缩减至目前的略高于2%。预计未来几年,经常账户顺差将稳定在2%左右。因此, 从经济基本面角度看,人民币目前已经不存在大幅低估。另外,考虑到出口复苏仍然步履蹒跚以及美联储退QE相关的不确定性,我们认为人民币进一步显著升值的空间有限。那么,2014年人民币是否会大幅贬值呢?银联信报告认为,可能性不大。尽管非FDI(外商直接投资)的资本流动可能继续大幅波动,但内外需基本面因素都支持大额贸易顺差和FDI净流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下去,从而支撑外汇持续流入。而决策层也不太可能会允许人民币大幅贬值,因为这将引发周边国家竞争性贬值和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风险。

此外,决策层希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将其打造成为国际贸易和投资货币,这也意味着人民币中短期或中期内不可能出现大幅贬值。

银联信报告认为,目前人民币汇率已接近其公允值,但未来情况可能仍会变化。中期来看,如果可贸易部门生产率的提高超过贸易伙伴国增速并继续支持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则国内服务和非贸易品价格可能将更快上涨。另外,如果美国经济增速加快,能源自足率提高推动美元走强,则人民币按贸易加权的有效汇率将会进一步升值。当然,随着资本账户的逐渐开放,资本流动也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更大的影响。

五、通货膨胀温和可控

对于2014年的通胀率,招商证券认为全年通胀水平将略高于2013年,整体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通胀水平在春节期间可能短暂高企,年度高点大概率将出现在第二季度。招商证券预计,2014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将同比增长3.1%,各季同比增速分别为3.2%、3.4%、2.9%、2.7%。

2013年12月20日,中国银行在北京发布《2014年宏观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预计,2013年,CPI将上涨2.6%左右,与2012年持平;2014年,CPI上涨预计在3.3%左右,比2013年加快0.7个百分点。

上述预测的主要理由有三个。一是翘尾因素有所增大。初步测算,2014年CPI涨幅的翘尾因素约为1.6%,比2013年提高0.6个百分点。二是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在2013年以来鲜菜鲜果、牛肉羊肉较快上涨的基础上,2014年猪肉价格很可能加快上涨。从中长期来看,生产成本上升、市场需求增大,对蔬菜、肉类和粮食等价格带来上涨压力。三是公共事业产品价格上调压力。随着公共事业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水、电、煤、气等价格上调的可能性较大。

从多数专家的观点看, 2014年,全年通胀水平预计在3.1%,低于总理定的通胀3.5%的上限;2014年基数因素预计会较2013年的基数上升0.3〜0.4个百分点,这可能成为2014年通胀略升的主要原因。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专家预计居住类价格中水、电价格体系的放开,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价格上行。

中国银行报告认为, 2014年,CPI上涨预计在3.3%左右,比2013年加快0.7个百分点。尽管出现严重通胀的可能性不大,但通胀抬头依然值得警惕和关注。

六、财税改革一马当先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将财政的地位提升到国家治理的角度。“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与转变政府职能息息相关。财税改革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完善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保持现有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总体稳定,结合税制改革,根据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

财税改革的目标是调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架构,包括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重新分配权责以及财政收入,同时优化税制。相关改革的目的是提高财政预算制度的透明性和效率,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可允许发行长期市政债券,以代替目前的地方政府金融工具融资(LGFV)。

自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和支出关系并无大调整,积弊日深。未来,中央政府将负责更大部分此前由地方所背负的支出责任,中央政府的支出责任将适当增加,如在社会保障、公共安全、教育等方面,同时,在税制结构方面也应进行调整。

“营改增”的路线图已经比较清晰,2014年1月1日,铁路运输和邮政行业进入“营改增”版图。根据成熟一个行业推进一个行业的原则,未来建筑、电信、金融等行业也将在时机成熟后进入“营改增”范畴,“十二五”期间争取全面完成。

2014年地方税体系的构建会逐步展开。一方面,在总结上海、重庆房产税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另一方面,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把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征收范围。此外,加快资源税改革,研究开征环保税也会进一步展开。

预计未来几年,中央政府将进一步扩张资产负债表,而地方政府则开始小幅去杠杆。税制方面,预计未来两到三年结构性减税将扩大至全国,尤其是服务行业的营业税改增值税将运用于更多行业并扩大到全国范围。

七、金融市场化改革加深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在2013年取得实质突破,2013年7月,中国全面放开了人民币贷款利率管制,这是近年来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的重要进展。目前,中国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外币存贷款利率已先后实现市场化,只有人民币存款利率有上限管理。也就是说,在利率市场化方面,今后改革剩下的问题在于如何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改 革。

目前来看,业界呼吁多年的存款保险制度有望于2014年年初推出,央行已就最终方案向各商业银行高管征求意见,存款保险机构的保险基金设在央行下属的金融稳定局,由各投保银行按照存款的一定比例交纳;保险方式为限额全保,即存款额50万元以下的账户全额保险,包括企业账户和个人账户。

利率市场化意味着利率波动将加大,银行经营风险也随之增加,因而央行必须建立相应的存款保险制度,以保护存款者的利益,同时建立金融机构退出机制,保障市场有效运行。从某种程度上说,有了存款保险制度,未来设立民营银行的风险可控,中国民营银行建设也将破冰。2014年,决策层将会致力于细化设立民营银行的政策思路,首批民营银行试点名单也或将批复出炉,目标是通过利率、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以及开放资本账户来建立市场导向型的金融价格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关键产品,酝酿许久的大额可转让存单(NCD)可能很快就试点发行。

除利率市场化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路线图也很清晰。周小川近日表示:政府要有序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要进一步发挥市场汇率的作用,“央行基本退出常态式外汇市场干预”,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八、发审制改革破冰

发审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无疑是2014年资本市场上最值得期待的大事之一。

A股IPO经历了史上最长一次暂停期后,证监会于2013年11月30日下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这是逐步推进股票发行从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的重要步骤。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预计到2014年1月,约有50家企业能陆续上市,同时将推进股票发行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

目前,中国股市运转存在诸多问题,最主要表现在上市公司质量总体不高、市场结构扭曲严重,市场投机炒作氛围仍浓厚、市场供求严重不平衡等方面。过去两年,新股发行后短期即出现业绩变脸,一些明显有问题的问题公司在经过审核后依旧带病上市等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引发了一些投资者的愤懑情绪,投资者呼吁停发新股也多与此有关。

因此,改革发行审核制度,革新发审委组成,赋予发审委以新的中立、客观、公正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股发行审核远比停发新股来得重要和迫切。

如果说股权分置改革是一次股改,那么发审制度改革是二次股改。《意见》是从发行审批制向发行注册制和市场化改革远期目标推进的过渡性措施。改革方向是正确的,意义是重大的。这将改变二十多年来中国证券市场行政审批制或变相审批制的制度安排,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为中国股市生态环境产生根本性变化奠定基石。

推进注册制改革是我国股票发行体制改革取得的重大进步,但是鉴于我国各方面的配套措施和具体实施细则还没到位,一步推行美国式注册制的做法并不可取。我国必须渐进推行,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合理定位证监会与交易所的关系,要沿着监审分离的方向推进股市监管制度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树立市场的信心,迎接股市新时代的来临。

九、新型城镇化起步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一段颇为清新的表述出现在了全国城镇化会议中,可以预见,2014年将是新型城镇化元年。

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上升至2012年的52.57%,提升速度相当快。但过去的城镇化一直是“土地”城镇化,如何向人的城镇化转变,已成为未来改革重点。

201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套开专题性的全国城镇化会议,会议对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思路做了最终定调: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全国不再新建千万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而要发展以省会为中心的区域性城市群,同时推进以县、市为基础的就地城镇化。
    虽然城镇化之路需要政府指引,但不一定要由政府主导。此次决策层淡化了城镇化率的概念,要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未来公共服务的完善是政府工作的重点,户籍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有望率先在局部地区展开。此外,土地制度改革有望加速,要盘活土地存量以改变过去摊大饼式的城市建设。

在城镇化这一大议题下,社保改革、独生子女政策改革以及农村土地改革等均将获得明显进展。2014年,农村土地改革预计将扩大到更多省份,但农村土地货币化将是一个长期过程,这一过程也将伴随着中国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取得显著进展。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一直以来受到多方诟病,预计2014年政府将逐步放宽独生子女政策,允许单独二胎,从而提高生育率,延缓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诸多矛盾。同时,政府2014年可能会加速放松对能源和公共产品的价格管制。这对石油和天然气、电力、水供应以及铁路和煤炭行业将有显著影响。

十、互联网金融升温并引发危机

2013年中国互联网哪个领域最火?答案一定是互联网金融。这一年,伴随着余额宝的推出,百度、腾讯、京东等巨头相继在该领域发力,互联网金融彻底地被引爆开来,一年内仅仅做P2P(个人网贷)的企业就出现了几千家。2013年,互联网技术动摇了银行的传统客户基础,改变了人们的理财方式,而2014年互联网入侵金融的程度会更深。

2014年,传统金融将受到互联网的剧烈冲击,越来越多的传统金融“高富帅”开始被迫调整战略。2013年,阿里巴巴推出余额宝,百度推出百度理财,京东在对公业务方面实现突破,推出3分钟融资到账的“京保贝”。可以预见,2014年在改变中小企业贷款难、手续多、环节复杂等现状方面,政府将出台更为优质的解决方案;互联网金融将形成对公和对私业务两翼齐飞的局面;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也将主动参与进来,推动整个生态圈的繁荣。

事实上,互联网巨头们已在酝酿各种金融业务。若如市场传闻,阿里巴巴申报民营银行牌照一旦获批,阿里银行在2014年有可能成为国内第一家没有实体网店的银行;腾讯开始布局微信支付、小额信贷等业务;除此以外,京东、苏宁等电商也加入混战。

一边是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另一边监管存在空白,风险客观存在。2014年决策层或将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给出更明确的态度,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不过,危机也可能在2014年爆发。

如果说2013年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爆发的元年,那么2014年将会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危机集中爆发的一年。这一年会有一些互联网金融网站倒闭,欺诈消费者、行业恶性竞争等负面新闻可能增多,在线金融领域将会展开新一波的信誉危机争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